软件测试模型
所谓测试模型,是测试和测试对象的基本特征、基本关系的抽象。它是测试理论家们根据大量的实际测试应用总结出来的,能够代表某一类应用的内在规律,并对应于适合此类应用的一组测试框架性的东西。
软件测试过程的主要模型有: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前置测试模型。
软件测试类型
按照开发阶段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开发方初试、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按照测试技术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和灰盒测试。
按照测试执行方式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按照测试对象类型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功能测试、解密测试、流程测试、接口测试、安装测试、文档测试、源代码测试、数据库测试、网络测试和性能测试。
按照质量属性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容错性测试、兼容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维护性测试、可移植性测试和易用性测试。
按照测试地域划分,软件测试类型分为本地化测试和国际化测试。
软件维护类型
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
适应性维护,是指使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
完善性维护,是为了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预防性维护,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软件测试技术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也称功能测试,它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
在测试时,把被测程序视为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测试,它只检查程序功能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程序是否能适当的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信息,并且保持外部信息(例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黑盒测试主要检查程序外部结构,不考虑内部逻辑结构,主要针对软件界面和软件功能进行测试。
黑盒测试的优点
1.比较简单,不需要了解程序内部的代码及实现。
2.与软件的内部实现无关。
3.从用户角度出发,能很容易地知道用户会用到哪些功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4.基于软件开发文档,所以也能知道软件实现了文档中的哪些功能。
5.在做软件自动化测试时较为方便。
黑盒测试的缺点
1.不可能覆盖所有的代码,覆盖率较低,大概只能达到总代码量的30%。
2.自动化测试的复用性较低。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将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透明的盒子,按照程序内部的结构测试程序,检验程序中的每条通路是否都能按预定要求正确工作,而不用管它的功能。通过在不同点检查程序的状态,确定实际的状态是否与预期的状态一致。
白盒初试又称为结构测试或逻辑驱动测试。
信息系统测试管理
测试管理是为了实现测试工作预期目标,以测试人员为中心,对测试生命周期及其所涉及的相应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协调活动。
测试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测试策略的规定、测试项目进度跟进、项目风险的评估、测试文档的评审、测试内部和外部的协调沟通、测试人员的培养等。
测试管理内容
测试目标的明确,进行测试计划及过程监控准则的制订。
测试团队搭建和测试人员管理。
测试实施过程的监控,包括测试计划执行的跟踪和测试人员的工作安排等内容。
测试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应对策略。
测试外部沟通协调和测试问题的确认处理。
测试资产、测试产品的统一管理。
测试规范的制定。
测试绩效考核的制定与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