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速度大容量。
2.集成化和平台化
3.智能化
4.虚拟计算
5.通信技术
6.遥感和传感技术
7.移动智能终端
8.以人为本
9.信息安全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3.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4.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1.促进工业领域信息化深度应用。
2.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
3.积极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4.协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5.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
6.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
7.统筹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发展。
8.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9.构建下一代国家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10.促进重要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
11.著力提高国民信息能力。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根据其服务的对象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1.政府对政府(Government to Government,G2G)
2.政府对企业(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
3.政府对公众(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4.政府对公务员(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要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除了买家、卖家外,还要有银行或金融机构、政府机构、认证机构、配送中心等机构的加入。
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物理世界商务活动的翻版,网上银行、在线电子支付等条件和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电子商务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普遍性。2.便利性。3.整体性。4.安全性。5.协调性。
电子商务的类型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
商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
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有机结合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称为O2O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
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要点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
3.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6.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
7.“因地制宜”推动企业信息化。
智慧化
所谓智慧是指感知、学习、思考、判断、决策并指导行动的能力。
信息系统具备智慧化能力,即不通过或极少通过人的干预而就能自动发挥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提供服务。
智能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1.具有感知能力。
2.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
3.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